企業選址需要考慮的七大因素
1、公司的業務性質
先搞清楚自己打算開展的業務是否適合在該地開展。
2、位置
這決定企業的市場與生產成本。
3、成本因素
選址位置不同,固定成本也會有地區性差異。
4、區位條件因素
區位條件涵蓋了地區的運輸便利程度、勞動力資源、地方政策以及生活條件等諸多因素。合理選址可以使運輸成本最低,服務最好。
5、勞動力因素
勞動力成本是企業經營成本中最重要的一環,選擇勞動力豐富并且價格低廉的地區,將有利于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6、政府政策驅動
企業在選址的時候要考地址的政策配套、產業分配、后期發展的服務配套。
7、房屋情況/物業
辦公場地的結構裝修等情況也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檢查電力、水、暖氣、中央空調能滿足公司運營,如果打算重新裝修的話,需要將預算計入公司啟動資金中去,確保物業正規好用!
制造業選址考慮因素
作為唯一擁有制造業全產業鏈的國家,我國的制造業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狀態。而由于制造業企業的經營生產的特殊性,其企業選址考慮因素顯得至關重要。制造業企業選址考慮因素:
原材料供應
制造業企業建在原材料供應地附近,可以縮短運輸距離,進而降低運輸成本。而動力、能源和水的供應條件,獲得價格相對低廉的能源,從而相對降低生產成本。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業與供應商及時溝通,掌握各自的生產狀況與需求。
交通運輸條件
企業應該盡量選擇靠近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等交通運輸條件較好的地區。這其中水路運輸量大,運費低;鐵路次之;公路運輸運載量較小,運費高,但比較靈活而且能夠實現門到門運輸。
勞動力條件
當地勞動力的供給,是制造業企業選址考慮因素的一個重點。對于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企業,應該考慮發達地區以吸引優秀人才;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如輕紡工業、手工業等,則可以考慮在三線城市以降低人力成本;而對于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兼備的企業,則應該考慮較發達地區。
市場條件
企業地址選擇靠近產品的目標市場,有利于接近客戶,便于產品迅速投放市場,降低運輸成本和銷售費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供應商及時送貨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注意與供應商之間的物理距離是十分重要的。
氣候條件
自然條件如溫度、濕度、風向等因素會對某些產品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自然條件會對企業的設備和工廠等固定資產造成一定影響。
三廢處理條件
保證三廢有符合法律法規的處理及排放條件。在選址時應考慮盡可能選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地方,并且要便于進行污染處理。否則會受到周圍居民的反對和排斥,甚而造成不良的影響與后果。
其他條件
社會文化以及生活條件,企業所造地區如有良好的住房條件、學校、醫院、體育娛樂設施,能夠給員工提供良好的居住、購物、教育、交通、娛樂、保健等服務的生活環境,可以減少企業與社會的負擔,也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企業選址流程
一、計劃制定
計劃制定階段更多的是企業對自身所處的狀態和對最新投資的項目規劃,此時的企業要采取的措施一是詳細分析企業現狀,二是準確預測企業未來發展。通過分析現狀,把握企業現有能力和水平,將企業選址投資計劃建立在現實可行的基礎之上;通過預測未來,科學評估企業發展趨勢,使得企業的投資戰略目標具有超前性和先進性。
二、區域篩選
企業確定戰略投資目標后,應該明確一些意向投資地區,整理好投資需求,對接地區的招商服務人員,獲取完善的園區資料、當地產業分析、承接方案等,然后,從這些資料中提取重點信息進行分析:
1.經濟實力
地方的經濟數據不僅是城市綜合能力指標,還體現了企業外部綜合發展環境。企業在制定選址計劃時應當收集意向城市的經濟衡量指標:GDP、人均GDP、地方財政收入等經濟數據作為參考依據。選哪兒宏觀經濟數據中心多維度呈現各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外商投資、高校分布等各類數據指標,助力企業消除數據孤島
2.營商環境
如今全國各地都在部署改善營商環境,將制度環境的優化作為釋放企業活力的基礎。但不同地區營商環境還是有區別的,詳細調研后劃定區域最為科學:
(1)軟環境:開辦企業、執行合同、財產登記、內外資投資增速、稅負水平、政企關系;
(2)生態環境:包括空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廢水;
(3)商務成本:水價、電價、氣價、地價、勞動力成本價格;
(4)基礎設施:道路面積、水電氣供應、道路平整、網絡覆蓋與速度、公共交通等;
(5)城市社會服務:醫療、服務、融資、教育、養老;
(6)市場環境:GDP(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人均GDP、GDP增速、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更重要的是考察地方政府的履約能力,避免在簽約落地后出現企業利益無法兌現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區位交通
企業除了關注地區或園區內的道路等級、道路通行、交通設施建設和連接外部的交通便捷性還應該考慮到這些細節:
(1)公路是否有交通管制,園區與高速和國道的距離等;
(2)鐵路要考慮途徑的路線及貨運站吞吐量、車次等;
(3)水路重點關注港口口岸級別、吞吐量、裝船方式等;
(4)航空則要注意機場登機、航線數量和頻次等;
4.產業基礎
地方的產業基礎涵蓋上下游產業鏈,市場發展空間、市場環境等要素,對企業未來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企業應著重關注:
(1)當地產業鏈的完整性,上游企業的供給能力及下游市場空間和消費情況;
(2)企業自身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準確把握上下游企業的議價能力,判斷市場空間;
(3)當地企業數量,規上企業、龍頭企業數量,合理評估競爭關系。
5.政策支持
地方優惠政策是影響企業投資行為不可或缺的因素,地區政策包括土地、稅收、人才、產業政策等多方面,不同的政策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門,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全部理清,可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不同地區的政策比較,掌握不同地區對自身產業的支持力度。
(1)土地政策:地方地價、土地規劃及相關優惠政策;
(2)人才政策:當地人才引進、留人政策;
(3)稅收政策:園區留成稅收返還政策、稅收優惠政策;
(4)產業政策:當地宏觀性政策和專項發展政策;
三、深度考察
此時,企業已經和當地招商服務人員進入了深度對接階段,考察時機成熟。深入當地實地考察時,需提前和園區確認接待人員級別、會議議程、參觀考察路線等,提高考察效率。見面后通過溝通考察招商人員的專業度,詢問載體周邊的情況、距高速距離、距生活區距離等情況。
1.產業要素
在土地、水、電、氣、人工這五大因素中注意:
(1)土地獲取的難易度、獲取成本、可獲得的體量;
(2)水、電、氣的單位價格,尤其是能耗大的企業,更要注重這些生產要素價格;
(3)人才供給數量與人才層次。對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人才供給能力是企業選址關注點,對于技術密集型產業,高端人才的供給和吸引力成為決定企業選址的關鍵。
2.園區服務配套
不同的園區在面對企業運營、管理、資源、服務、孵化、生態構建上差異很大,有的園區要求年限內離開,有的園區入駐手續復雜。因此,詳細了解園區的運行情況及方式,能夠減少企業未來很多麻煩。服務體系完善,運營能力強的園區能夠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大助力。
園區配套設施方面,除了相應的辦公場所的基礎設施外,還應該注意供電的穩定性、網絡寬帶的安全性、周邊的餐飲、娛樂、休閑等商業配套場所及人才公寓等。
四、合作談判
經過多番的對比研究,這一輪企業已經基本確定最終投資區域了,談判也進入了關鍵時期。每一輪談判的進行都是對園區服務的考察,因此,企業在進行談判的過程中要仔細考察企業園區的行政效率,盡可能多的爭取優惠政策,明確簽約后的園區履約時間等問題。
五、評估決策
一般企業會選擇與意向地區的幾家園區同時進行談判,拿到園區最終出具的入駐條件后,進一步評估,綜合考量各項因素,排出與企業利益相關的優先級,做出最終決策。
最終的選址決策通常會影響到企業收益、運營成本、銷售渠道、企業競爭力、企業資源利用及企業持續發展多個方面,整個選址流程都要注意把控好細節,往往能夠為企業現在或是未來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六、計劃執行
此時,選址的重頭戲才剛剛開始,深入到各項手續和流程的辦理中的企業,很多時候都會處于茫然狀態,這時企業就能通過入駐前各項流程的辦理效率體會當地的政府的服務質量。只要投資款還未到位,就還有可以思考的余地。因此,這不僅是企業檢驗園區最好的時刻,也是提現政府服務企業質量的最有利證明。
企業選址重要性及需要考慮的八大因素
選址是企業進行實際投入運營前的重要一步,選址的決策問題通常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收益、運營成本、稅收政策優惠、銷售渠道、企業競爭力、企業資源利用以及企業的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缺乏考慮的選址會導致企業的運營成本偏高、勞動力缺失、銷售渠道不暢,物流成本高企,在行業中喪失競爭優勢等問題。
一、企業選址需求
企業選址也稱設施選址,是指如何運用科學方法決定設施的地理位置,使之與企業的整體經營運作系統有機結合,以便有效、經濟的達到企業的經營目的,設施選址包括選位與定址。
企業產生選址需求的原因多為:投資新辦、增設分廠、增產擴容、戰略性搬遷、政策牽引等。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企業工廠的選址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即企業愈來愈傾向于選擇產業環境及配套設施完善,且能夠為企業提供人才、資金、科技、優惠政策等服務的成熟產業園區。
二、企業選址的重要性
企業經營戰略及目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所在區域的社會環境、地理環境、人口、交通狀況及市政規劃等因素。依據這些因素明確目標市場,按目標顧客的構成及需求特點,確定經營戰略及目標,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
企業選址對一個公司未來發展來說是一項重要性決策,它就好比蓋房子需要有土地一樣。企業選址也意味著一次新的投資,如果企業選址不恰當,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形象,企業選址甚至關乎一家企業發展的成敗。
三、影響企業選址的因素
1、產業基礎
產業基礎是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業競爭、產業鏈上下游供需、市場空間、市場機遇等環境是投資企業最關鍵的要素??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考量企業所屬產業基礎是雄厚還是薄弱:(1)企業數量及規上企業數量,評估競合關系;(2)該產業產值占區域總產業產值的比重,把握市場空間;(3)產業鏈集聚情況,上游供應商數量及供給能力、下游消費市場企業數量及消費能力等。
2、產業要素
產業要素是涉及企業生產硬性成本的關鍵指標,是企業選址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水、電、氣、人工五大因素:(1)土地獲取的難易度、獲取成本、可獲得的體量;(2)水、電、氣的單位價格,尤其是能耗大的產業,對生產要素價格極為敏感;(3)人才供給數量與人才層次。對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人才供給能力是企業選址的關鍵點;對于技術密集型產業,高端人才的供給和吸引力成為決定企業選址的重要因素。
3、區位交通
區位交通是一個地區或園區發展最根本的依托。交通運輸便捷、通行能力強的地方往往成為企業區位選擇的關注重點,這些交通運輸便捷的地方具有發達的交通物流和通信網絡技術的支持。除了城市或園區內道路通暢、道路等級、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設施建設情況以及該區域同外部區域的交通便捷性,還應考慮以下因素:
4、經濟水平
經濟實力是地區未來發展的保證。經濟落后地區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無法保障、難以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或者基礎設施。因此經濟水平被看作是選址所在城市綜合能力的指標,表征了企業外部綜合發展環境。城市經濟基礎衡量指標有: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等。
5、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包括產業發展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政策及政府監管等多個方面。政策支持牽涉多方行政監管部門,企業在選址階段很難充分了解??傮w來說,企業在選址階段可重點關注幾個方面:
6、履約能力
政府政策履約能力已經成為企業選址關注的另一大重點。特別是作為地方重點引進項目,企業對政府政策履約能力的考察尤為重要。各地招商競爭白熱化、招商政策透明化,項目落地后,地方政策無法承兌之前合約的案例層出不窮,致使企業利益無法兌現。企業在選址時,對政府的履約能力主要考察:地方財政實力、政府服務、決策人更替三大要素。
7、土地條件
土地條件是企業進行生產活動的基礎,尤其是對土地條件有特殊要求的產業,必須充分考察土地條件的符合度。需重點關注土地屬性、土地可獲得性、建設條件、用地成本等四大要素:(1)土地屬性是重點,面積、形狀、平整度都是考慮的重要內容;(2)土地可獲得性,土規、拆遷、未來可擴張空間都是考慮的內容;(3)建設條件主要考慮地形、水文地質、高壓線走向、市政道路、河流走向等詳細內容;(4)用地成本主要考慮各類土地的價格。
8、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對于大多數項目而言,具有一致性,但這不是它被忽略的理由。自然條件對于項目具有基礎性影響。自然條件需重點關注環境質量和自然災害兩大要素。
左右企業選址決策的七個問題
一、業務驅動:業務變化觸發選址新需求
業務變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上市、兼并、業務拆分、部門整合、業務剝離和縮減。
著名視頻網站優酷和土豆喜結良緣,不失為業界的經典故事。土豆網在2005年上線時,總部在上海閔行區紫竹國家高新區,北京辦公室則設在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乙108號北美國際商務中心K座,辦公面積大約在3500平米左右,而現在,優酷土豆集團的總部在中關村中鋼大廈,它與普天大廈的優酷、理想大廈的土豆形成各自獨立且相互支撐的三角形,在北京的實際需求占用面積就近四萬平方米。在王剛看來,業務變動成為觸發選址需求的最主要驅動。
二、位置驅動:選址要跟定客戶和生意
Pfizer是一家制藥公司,他們希望能夠在離病患、醫院、醫生更近一些的位置辦公,鑒于北京的醫院基本上都是在二環方向內的,例如人民醫院、友誼醫院、協和和北京醫院,因此Pfizer最后選擇在東二環落腳。同樣的,對于戴姆勒奔馳轎車、BMW汽車的門窗座椅供應商來說,他也一定會選擇去亦莊,為什么?
戴姆勒奔馳的生產廠房在亦莊啊。這家供應商的門窗和座椅必須在半個小時內送到奔馳的生產廠房。另外一個新鮮出爐的案例,是剛剛在成都高新區落戶的澳大利亞沃利帕森集團,他的客戶——德國巴斯夫將其全球工程設計中心搬到了成都,沃利帕森集團的總部也跟著搬了進來。
據王剛介紹,他剛剛經手幫助FACE BOOK選擇在中國的辦公室,在海淀區、朝陽區之間平衡考量了很久,最終決定選址朝陽商務區,原因是FACE BOOK雖然定位于互聯網科技,然而這間辦公室在中國的使命更多是幫助企業把廣告投放至美國,而不是做內容研發??磥?,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選址,跟定客戶和生意,也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三、運營成本驅動:會節省的公司才是有前途的公司
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每個企業都有著嚴格的成本控制,選址時自然側重優惠減免。2002年波音飛機在美國選址,最后落地芝加哥就是因為政府在公共事業費用提供了大量減免和優惠。而滴滴打車作為O2O科技領域的一匹黑馬,一出現就被海淀區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所吸引,并且考慮就近的勞動力資源,目前在中關村上地數字山谷辦公。
我們暫且瞄一眼海淀區激發科技創業活力的支持辦法:
1. 經認定的“創業火炬工程”,以股權投資等方式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
2. 對于高校人員創業,給配套支持;
3. 對于“海英人才”給予團隊最高50萬(連續三年)、公租房、醫療、子女教育、房租補貼等各方面支持;
4. 對于人才引進及服務平臺,最高補貼100萬元、
5. 支持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最高支持金額300萬元
此處省略若干具體條件,感興趣的可以去中關村科技園海淀管委會的官網查一查,腦補下滴滴到底領了多少補貼實惠呢?
四、勞動力驅動:高級人才更挑剔
無論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是高新技術產業,不同的勞動力需求直接影響企業的選址。對于高層次人才,如外籍專家、技術達人等,他們還會對周邊的生活、娛樂配套有較高要求,因此,企業要留住人才,選址不得不依據自己的勞動力需求進行考量。
例如青島高新區成為
眾海歸華僑人士的首選創業基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里優質的自然環境,以及紅島開發區低密度、周全的生活配套。
五、政府政策驅動:未來京津冀不動產變化的重要杠桿
企業選址初期要看政策,在一定時間有了變化的選址需求時,仍要看政策。以德勤為代表的會計事務所,以及以大成律所代表的法律行業來講,這些行業由于稅務點的緣故,遷址是一件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換句話說則是能不搬就不搬。王剛在處理德勤的租約重審服務時,就遇到難以搬遷這樣棘手的問題,最終,通過談判技巧讓德勤從政府那里獲得了更多租金減免優惠,繼續留了下來。
六、配套驅動型:對配套的判斷需要長遠眼光
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順豐,它之所以把基地分配在順義和昌平,原因是它的配貨車需要找足夠大的場地來停放。事實上,對配套的判斷需要長遠眼光。比如望京,在20年前還是荒郊野外,而現在這里的住宅、商業配套,已經成為北京一個最重要的黃金商圈了。
七、房地產驅動:成本、硬件和靈活度一個都不能少
先解釋一下,房地產驅動包括租賃成本、購買成本、一次性成本、承載力、氣候條件、硬件條件以及靈活度。根據王剛從業16年的經驗來看,有50%的房地產交易因房地產的變化而驅動。
惠普北京總部在大北窯。大約一年半以前,惠普開始重新布局,把大北窯的樓賣掉,搬到望京,計劃明年年底全部搬完?;萜赵瓉砥?、八個辦公室要全部整合到望京,是考慮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事實上,惠普目前只需要五萬平方米,而望京的大空間和低成本允許他未來擴展至15萬平方米。
企業寫字樓選址依據及其重要性分析
企業選址也稱設施選址,是指如何運用科學方法決定設施的地理位置,使之與企業的整體經營運作系統有機結合,以便有效、經濟的達到企業的經營目的。設施選址包括選位與定址。
企業產生選址需求的原因多為:投資新辦、增設分廠、增產擴容、戰略性搬遷、政策牽引等。
企業選址也是大勢所趨。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企業工廠的選址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即企業愈來愈傾向于選擇產業環境及配套設施完善,且能夠為企業提供人才、資金、科技、優惠政策等服務的成熟產業園區。
而企業選址需要考慮的一些具體問題有:
1、位置,這決定企業的市場與生產成本。
2、企業在選址的時候一定會考慮園區的政策配套、產業分配、后期發展的服務配套。
3、選擇園區的時,要重視園區發展理念。園區的產品定型到底服務哪一種類型的企業,這種企業類型在你的發展過程中是否能夠對接,是否能夠帶來潛在客戶和潛在升值這都是需要考慮。
4、企業在選址的時候一定會考慮園區的政策配套、產業分配、后期發展的服務配套。
企業選址需要考慮的因素
一、企業關鍵因素決定選址成敗
企業的地點遠擇戰略主要會受成本、市場、政府等因索的影響。企業的運營成本主要由生產成本、運輸成本、交易成木構成,這些成木的綜合作用牽動著企業的成本利潤率,影響著企業的投資意向;市場需求是確定市場供應量的先決因素,因而產品的銷路會指引企業資金投向;而政府的服務效率,透明程度,及產業政策的導向和限制,又會作用于產業的區域發展環境,進而影響企業的選址決策。
具體而言,由于土地、人力、技術、信息、資本等生產要索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不同,重要性也不同,因而企業的選址決策,還要依企業所處產業,企業所處價值鏈的環節,考慮不同的影響因素和各因素的權重差異。
二、依據產業特性進行選址
在選址決策中,一些產業側重考慮成本因素,如:鋼鐵業的部分原料成本占整個鋼鐵生產成木的比例高達75%,光伏產業硅料的提純生產過程需要巨大的能耗,因而鋼鐵廠和硅料提純廠選址偏好就近原料、燃料動力的供應地。而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也不斷地向人工供應充沛、質星高、工資低,綜合運價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
在選址決策中,一些產業側重考慮市場因索,如:一些對售后服務要求較高,時效性要求較強,運輸成本占比較大的產業。就倉儲物流業來說,其選址就須以倉儲物流巾心的服務目需求量作為約束條件,建立選址模型,評估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完成投資選址。
在選址決策中,一些產業還需關注政府因素的影響。以光伏產業為例,在光伏組件價格的構成中,硅料價格大約占比過半。因而對于光伏產業而言,硅料的質量和取得成木,直接影響光伏組件和應用產品的售價,影響著企業的梢路市場和企業獲利情況。
另一方而,跨國企業在全球的投資布局有時也會受政府的影響,基于排除貿易障礙的需要設廠,如:時下日本汽車、汽車零件和消費電子產品等眾多企業多在美國和歐洲設廠,就是為了應對歐美國家對進出口產品設限的問題。但這些政府因索的作用,又必然基于市場需求,投資需求,及成本的綜合考量。
三、按照價值鏈環節進行選址
同一產業的企業如所處價值鏈環節不同,企業選址考核的側重點面也隨之而異??偛炕?、研發中心的選址,更關注政府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服務水平,政策導向,營造的投資環境,如人才及教育資源是否富足。
風險投資的供給情況,布局上偏好聚集在大城市或新興城市;制造型企業的選址,更關注成本因素,如: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資源是否能夠容易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加之城市規劃的影響.因而其在區位分布上有逐漸遷出市中心、在城市周邊布局的趨勢;營銷及售后服務企業,則更多考慮市場的因素,如:區域內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市場潛力、同業競爭狀況,在區位的選擇上也會更加貼近市場,以提升服務效率,更快響應市場去求的變化。
總而言之,企業的選址需要權衡成本、市場、政府因素,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興盛,運輸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而生產成本則因為區域不同有較大差異。市場的前景,市場的需求始終引導者企業的走向。政府因素又會與成本、市場因素共同作用于企業的選址。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因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一些產業集聚群的出現和發展,將使企業聚集考察對象,降低企業選址決策的時間和成本,因為企業聚集發展,不僅能為企業帶來運輸費用、交易成本的降低,還將促使企業間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為企業帶來規模經濟、范圍經濟。而隱性知識和行業資訊的快速傳播,又利于集群的升級發展,集群品牌、區域品牌的打造和專業市場的營運,進而,這個內生發展的產業集群又可以從市場、成本上再次吸引更多企業慕名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