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位于北京CBD地區的 Ideapod 作為“最貴聯合辦公空間”開始受到關注。
聯合辦公,作為工作空間里生長出的生活概念,號稱可以通過改善辦公環境來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又能貴到什么程度?帶著以上問題,我們探訪了 Ideapod。
畢業于普瑞特藝術學院的冰清,是 Ideapod 的兩位創始人之一,主要負責產品和空間設計。本身就攻讀 Office Design專業的冰清,在設計 Ideapod 之前,曾走訪了Airbnb、Uber的辦公室和紐約知名聯合辦公空間 Neuehouse,去觀察創意密集型人群的工作環境。Ideapod 是冰清在結合專業知識和調研結論之后設計出的。
Ideapod 是分為上下兩層的 Loft空間,主要公共空間分布在一層,包括一個精品咖啡空間、學院風的 ideaTalks階梯劇場、以及多個可供會議使用的不同大小空間,總體給人精品酒店 Lounge 的感覺。
提供的辦公空間主要以“獨門獨戶”的私人工作間為主,并包含12個固定開放工位。整個空間約有1800平方米,多處使用HAY、Moooi、Flos、Kvadrat等著名設計品牌家具和裝飾。
為了提供干凈的空氣并讓室內工作者們有機會感知自然,Ideapod 在室內使用新風系統,還引入了源自新加坡的生態綠植墻??臻g內共有垂直面積達70平方米的綠植墻,采用先進技術無土栽培了多種類自然植物,這些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鮮活植物為空間提供了陽光花園房般的存在。
空間中還栽入了一棵白玉蘭樹,使用者可以在白玉蘭樹冠上的空中會議室中進行團隊頭腦風暴。
這里的吧臺為使用者提供免費的精釀啤酒、新鮮檸檬水、應季花茶及現煮咖啡,據說豆子還不錯。也可以選擇付費品嘗咖啡大師老南的滴濾咖啡。
Ideapod 還提供很多并不引起人注意的細節軟服務,比如經過設計的燈光亮度,讓空間照明保持在明亮溫馨的光感。
空間內高速無線網絡全面覆蓋,專業的floor manager、清潔、安保隨時待命。
想進一步知道 Ideapod 能提供什么,不妨逆向去推理,在這個世代,人們對辦公空間的需求還有什么。
2016年就像是聯合辦公的元年,大量聯合辦公空間在中國開設,Wework 被估值高達160億美元。在這片繁榮景象背后,一面是開始想方設法去庫存的發地產業,另一面是逐漸增多的創業者和自由職業者。根據統計,在美國有近四成的人口從事自由職業,工作場所生活化、工作時間碎片化,逐漸成為新的工作行為模式。
人們的工作方式已經從車間內的體力勞動變為更靈活的腦力勞動,人們每天的工作可能會先花上幾個小時看電腦,然后花上幾個小時和同事一起頭腦風暴,再花上幾小時與客戶聊事情??傊?,現代工作空間一定要具有多樣性。
Ideapod 的另一名創始人戴弋,曾在紐約大學攻讀MBA,有過高盛供職經歷的他,主要負責Ideapod的商務、運營。在他看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聯合辦公空間,一種更側重于為使用者進行創業支持,即孵化器型辦公空間;另一種則是主要提供良好空間環境及使用體驗的服務型辦公空間。
戴弋認為 Ideapod 屬于后者,在他看來聯合辦公不完全是一種趨勢,擁有高品質空間的的聯合辦公空間才是。
因此一個適合腦力密集型產業的工作空間需要具備以下特點:要氛圍輕松,有不花哨但是高品質的裝修風格,充滿自然感和舒適度,靈活性強,軟服務到位,最好還要能組織豐富的活動去激發靈感和溝通。
顯然 Ideapod 是可以滿足這些的。工作時間之外,Ideapod 還會經常組織有干貨的“課外”活動。從影視作品發布會、學術沙龍到時尚party……這些活動不一定來自同一行業,但一定是有共性的:它們會是為工作者的視野、工作靈感帶來啟發的有益活動。
因此 Ideapod 會是一個從早到晚都可以使用的空間,比起那些一過下班時間就人去樓空的寫字間,這里讓人們即使在工作后也愿意呆到很晚。
在未來,就像老花LV手提包再也無法滿足人們不斷衍生的個性化需求一樣,越來越多的人也會厭倦千篇一律的寫字樓與格子間。個性化消費將是未來數十年人們持續關注的主題。
作為消費升級的一部分,為了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工作空間也將進行不斷的升級優化。
或許很多小公司和創業者會對 Ideapod 的空間感到躍躍欲試,又為“最貴聯合辦公空間” 的名號感到擔憂。這里真的貴嗎?究竟貴到什么程度?
盡管兩位創始人都不喜歡用絕對價格去評價聯合辦公空間這樣一個復合產品,但我們還是可以計算一筆直觀的費用。
Ideapod 位于北京CBD地區,屬于城市的第一空間,在附近如果租用相似水準的寫字樓,人均費用大概在7000至8000元每個月,這還不包括水電網絡,軟服務等成本。以 Ideapod 的10人獨立工作間為例,4500元/人月,這個價格中包括所有軟硬服務的費用,從數字上看來,Ideapod 的價格在CBD地區的辦公空間中較有優勢。
其次,Ideapod 約1800平方米的面積中,共包含156個工位, 12平方米左右的人均面積,在北上兩城的人均工作面積中也處于高水準。
Ideapod 靈活的租用模式可以讓這筆費用更加節約。不僅4500元/人月的 Studio會員(有固定私人辦公間的工位),還包括可以在公共空間辦公的 Gallery Premium會員和使用固定開放工位的 Library會員,兩者價格分別為1999元/人月及2999元/人月,同樣可以享受大多數的空間功能。
盡管從絕對價格上來說 Ideapod 確實屬于國內最貴辦公空間行列,但相比同配置、同地段的辦公空間來說,這里的價位屬于合理區間。
令Ideapod增值的在于它在共享經濟方面的優勢。
它解決了小團隊的高品質工作空間需求,免去了他們進行空間改造的麻煩,并為他們配備好了可以共用的前臺、休息及商務區域。
它也為小團隊帶來了歸屬感,在這里人們可以結識自己認可的“同道中人”。圈層和資源的附加價值,讓這里看起來仿佛不那么貴了。
戴弋認為聯合辦公未來的發展方向,一種是和居住空間結合,讓青年公寓的租戶下樓即可到達辦公空間,但發展腳步不會很快;另一種是會呈現各個區域分散的、更加個性化,百花齊放式的。
無論未來趨勢如何,戴弋在 Ideapod 的發展上都會非常謹慎,不急著擴張,但讓每一家店都擁有同樣的高水準感受和一致用戶體驗。
除出租工位及會議場地以外,戴弋也設想 Ideapod 今后會依靠在線上平臺銷售家具、產品進行盈利。保持持續的收入,是一個聯合辦公空間為使用者提供穩定環境的基礎。也希望推出有品質的線上社區,把使用者推廣出去也幫助資源在 Ideapod 找到人,這也是Wework目前在做的事情。
關于未來,戴弋希望它營造的氛圍能受到目標人群的認可,這也是經濟收益的基礎,雖然剛剛創立的Ideapod還要先能耐得住創業早期的寂寞。對戴弋來說,他想通過 Ideapod 扭轉人們聯合辦公的廉價印象,讓更多人認識到工作空間對于生活的意義。